霜降之后,正是「百日筑基」黄金期!
民间有谚语: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。
这句话背后,藏着一个古老而深远的养生智慧——百日筑基。
所谓“百日筑基”,源自道家内修传统,指的是从霜降或立冬开始,到次年春分前后(约一百天)这段时间,是人体阳气由收转入藏的关键期。
若能在此期间科学调养精、气、神,则可固本培元,强健体质,预防疾病,甚至改善慢性虚损之症。

因为霜降是秋季收官之节,肺气已敛,肾气当令。
此时阳气开始深入脏腑,潜藏于肾,正适合开启“封藏+进补+修炼”的模式,为来年春天生发蓄力。
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: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。”
百日筑基的本质,就是在冬天好好“充电”,春天才能满血复活。
故霜降是滋补的黄金期,此时进补越多,冬季储存的能量就越充足,来年春天才能生机盎然。
借力霜降,开启「百日筑基」计划?!
一、养肾,以敛藏精气
二、养脾胃,为冬藏做准备
三、养气血,扶正固本
四、防寒保暖,预防疾病
五、调理饮食,润燥生津
六、调适心理,保持良好心态
肾为先天之本,藏精纳气,主司生长、发育与生殖。
霜降后,寒气逼人,最易伤肾阳。
此时养肾,不只是为了冬季御寒,更是为“百日筑基”打下根基。
适当增加黑色食物如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等的摄入量,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肾气,增强体质。
此外,还可以通过泡脚、按摩穴位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,温补肾阳。

同时,避免过度劳累,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利于肾脏健康。
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
肾虽为先天根本,但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来滋养。
若脾胃虚弱,则补无可补,犹如锅无米,火再旺也难炊。
因此,在霜降后应多食用健脾益胃的食物,比如山药、南瓜、莲藕等,这些食物性平和,易于消化吸收,有助于增强脾胃的功能,为冬季储备能量。
另外,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
中医认为:「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」
经过夏秋耗散,许多人到了霜降时节已现疲乏、面色苍白、心悸失眠等气血不足之象。
此时补气血,事半功倍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早睡早起,可以顺应自然规律,帮助身体调节阴阳平衡。
此外,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,如八段锦、散步、太极等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同时,可适量食用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,如红枣、枸杞、桂圆等,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。
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过度思虑,也有助于气血的顺畅运行。
寒从脚下起,病从寒中来。
霜降后昼夜温差大,风寒之邪极易侵袭人体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及体弱者,更应注意防护。
霜降期间要注意保暖,尤其是手脚、腰部和腹部,这些部位对寒冷较为敏感,外出时,及时添加衣物。
同时,每晚泡泡脚,温暖足部,一夜好梦。
秋季气候干燥,易伤肺阴,导致口干舌燥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
霜降之后,可以多吃一些滋润肺部、生津止渴的食物,如梨、蜂蜜、百合等,有助于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。
此外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体内燥热。
秋去冬来,万物萧瑟,人易感悲忧,情绪低落。
秋末冬初,自然界呈现出一片凋零的景象,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,出现抑郁情绪。
中医讲“悲忧伤肺”,长期情绪压抑会影响肺气宣发,进而波及全身气机运行。
此时,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,参与一些社交活动,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,对于心理健康很重要。
霜落已深秋,天地归静,这不是衰败,而是积蓄。

愿你从霜降开始:好好睡觉、认真吃饭、安心养神,把透支的元气补回来,把紊乱的节奏调回来。
待来年春风吹醒万物
你会发现:
顺应天时的日日坚持,
就是最好的养生。
上一篇:暂无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