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19306265773
膏方知识 |节气养生 |健康知识 |中医养生

释草堂 || 今年立秋“凉”不了?湿热交蒸,养生重点不是润燥!

发布日期:2025-08-11 15:53:39 作者: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

 “始惊三伏尽,又遇立秋时”《新秋》唐·齐己)。

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标志着夏季的结束,秋天的开始。


《管子》中有言: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立秋之后,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阴阳之气盛衰相长,万物之象逐渐萧落,节气之变更迭交替。

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,今年的立秋,注定“不太一样”。


2025乙巳年:金运不及,肺气偏弱


金主肺、主燥、主收敛。


金运不及 → 凉燥之气不足 → 全年气候偏温偏湿,肺卫不固,易感外邪(风、热、燥),需提前润肺防燥。


上半年风木当令,下半年火气偏旺


司天:厥阴风木 → 春夏多风、气候多变,易诱发肝阳上亢、头晕目眩、情绪波动。


在泉:少阳相火 → 秋冬气候偏热,易上火、口苦、心烦、失眠,热性病多发。


虽然进入秋季,但此时处于“四之气”:


 主气:太阴湿土 — 湿气当令


 客气:太阳寒水 — 反常之寒,寒湿相合


气候特点总体表现为:湿热交蒸,湿气偏重,但暑热未尽,秋凉尚远,依然感觉闷热潮湿。


简单来说:今年立秋时节的气候特点是 —— 湿、热、闷!且“秋燥”会来得晚且弱,初期更可能是“湿温”或“湿热”,而非典型的“燥”。


养生重在“祛湿清热、健脾醒脾,温和助肺,慎防湿温”,这就要求我们在饮食、作息、运动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。






饮食篇:祛湿清热,平衡营养


正如古人所言:“养生之道,莫先于食。”


立秋之后,气候依旧湿热,人们容易出现疲倦、闷热不适之感。


因此,饮食原则以清淡为主。要多食瓜类(冬瓜、苦瓜)、豆类(绿豆、赤小豆)及利水食材(薏米、茯苓),减少油腻、辛辣食物。
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:成年人每日应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,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,同时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,如鱼、禽、蛋、奶及豆制品等,以满足身体的需求。






作息篇:早睡早起,顺应自然


随着季节的转变,日照时间逐渐减少,人们的作息也应随之调整。


立秋后,应该做到早睡早起,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协调。


根据研究显示,成年人每晚保证7-8小时的睡眠时间,有助于身体和大脑的恢复,提高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。


此外,适当的午休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短暂的午睡不仅可以缓解上午工作的疲劳,还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
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控制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为宜。






运动篇:适度锻炼,增强体质


立秋时节,气温适宜,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。


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,对于预防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。


选择如慢跑、太极、瑜伽等有氧运动,不仅能够锻炼身体,还能够放松心情,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。


立秋不仅是自然界阴阳转换的时节,也是人体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。

在这个季节,人们容易感到忧郁、悲凉,因此在精神调养上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

保持乐观的心态,通过阅读、听音乐、旅游等方式调节情绪,使心情舒畅,有助于身心健康。


才感盛夏,忽而已秋。


二十四节气,属于中国人的特有时间,春耕秋收,在这个时节,顺应天时,调养好自己,为冬季藏锋,保留生机与活力。 

相关阅读
“冬病夏调,事半功倍”
2025-07-21
从此刻起,就要防暑降温、养护身心。
2025-07-08
万物向阳而生,人生亦当顺势而养。
2025-06-23
冬为阴,夏为阳,芒种时期天地阳气旺盛。
2025-06-05
满而不盈,满而不溢
2025-05-21
释草堂
版权所有:徐州释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
友情链接: 百度 腾讯 骨龄仪